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農機化生產月歷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綜合要聞>> 新聞詳情
              搜索:

              [新春文稿] 農以人為本 器以用為先

              來源/作者: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 李雪玲

              兔年春節前夕,筆者以“為什么要服務農機手”為題,專訪了農機資深人士劉憲先生,形成約5000字的原創文稿,現全文刊發,以饗讀者。——編者按

              記者:劉會長您好。過去的一年里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把為機手服務作為工作優先選項,加大了投入,您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安排?

              劉憲:2022年我們確實在為農機手服務方面做了一些事情。之所以有這樣的動作,并非一時心血來潮,主要源于對農機使用問題多年的跟蹤關注。在老齡化和勞動力結構持續變化的大趨勢下,農機手在農業生產中的骨干角色日漸清晰,在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上,分量越來越重。這些感受催促我們投入更多力量為農機手服務,得到了行業主管部門肯定和支持,引起了大家關注,我們很受鼓舞。這原本是協會工作應有之義,只是以前認識不到位,工作跟不上。

              2016年我們提出“市場導向,服務當家”的辦會理念以來,對究竟為誰服務,怎么服務不甚清楚,2022年算是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認識上有了新的進步。

              記者:是的,辦任何事情都需要認識先行。我注意到您在多種場合談到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行業對農機使用者的作用認識的不夠充分,對農機手在端牢飯碗方面的地位也被低估了,您認為在認識方面需要弄清的問題有哪些?

              劉憲:認識方面的問題是一個老話題。幾十年前我從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畢業,剛參加工作時,就聽老同志說,農業機械化領域重制造、輕使用的問題很突出。當時我工作的單位是農牧漁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在月壇南街26號辦公。上班后我才知道樓里還有一個農機工業局,外界說一個是工業的農機局管制造,一個是農業的農機局管使用。

              當年農機化局有一筆很大的經費用于科研,每次討論科研經費的安排時,大家都會發表很多意見,科研人員更愿意申報產品研發方面的課題,而研究農業機械化方面的課題,譬如農機科學運用技術研究則需要動員他們報。當時局領導全力抓一項專門的工作叫農機化區劃,安排資金人力,研究不同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模式,組織精干力量到這些模式的實施點去總結經驗,力圖形成一些分類指導的意見。

              記者:您所說的當年討論的“重制造、輕使用”觀念具體是什么內容?您有什么評價?

              劉憲:大致有這么幾點:一是認為從難度上講制造是白手起家的創造,難度大于后續的使用;二是從復雜性上看,制造所面臨的因素多,變量多,完成一個制造比完成一個使用要做的工作復雜得多;三是主從關系上看,制造是主要的,制造出來了,其他的就都好辦了。由于上述認識具有普遍性,在很長的一個時期,重制造輕使用的傾向一直存在,多年來解決制造問題的研究人員,獲得獎勵和榮譽也相對較多。幾十年過去,當年議論的問題似乎更加突出了。使用中的問題不斷積累,有些已經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提升,要徹底解決必須先解決觀念問題。我認為把制造和使用之間僅僅看成簡單的因果關系,有機自然就會有化,有多少機自然就會有多少化的觀點是不對的。遺憾的是這種觀點雖然偏頗,許多人卻不以為然。

              記者:這個問題大概很多人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那么在您看來它們應該是什么關系?

              劉憲:我認為是一個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系。沒有機器肯定談不上機械化,有了機器并不一定能夠實現機械化。機器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許多事例說明再好的裝備沒有合適的條件,也不一定派上用場。有了機器,也有適用的條件,農業機械化就會應運而生了。我的母校成立時叫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機械化農業的概念很貼切,區別于手工農業。在這個概念里,農機的裝備和農機的運用是同等重要的,不是說有裝備就萬事大吉了,裝備只是一個要素,一個組成部分,不是全部。

              記者:您的說法很有啟發意義。需求刺激行業發展,“機”和“化”相輔相成,我覺得前些年出現的小麥聯合收割機高速增長,就是一個例證。在增長之前,小麥聯合收割機市場平淡,由于跨區作業的興起,農民大量購買聯合收割機,短短幾年小麥聯合收割機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市場供不應求,這生動的說明有了適宜的條件,也就是有了跨區作業,小麥聯合收割機才有大的發展。

              劉憲:這個例子很有說服力,小麥聯合收割機突然火爆,背后的原因絕不是單一的。需求是創造的源泉,是裝備技術進步的催產素。我在農村調研時看到許多好用的機器,尤其是一些適合地方農業特色的耕作機器,都是在現實需求推動下創造出來的。在這方面,我們的科研單位似乎還跟不上民間的研究步伐,這方面的實例很多,業界都清楚。好的企業都有緊盯用戶把握需求的秘訣,才得以牢牢占領市場。

              一個地方要搞農業機械化,不僅涉及機器本身,還涉及當地的農業技術,耕作習慣,土壤和農機的操作人員,涉及農業生產經營的方式,農產品的市場等諸多因素,不是單一因素。過去我一直比較關注的是農機與農藝的融合,認為傳統的農業耕作栽培技術是建立在手工勞動基礎上的,必須變革就能夠實現農業機械化。近年來我感覺到這個認識比較片面,我們的問題不僅僅是農機與農藝融合的問題,還涉及土壤問題,農機使用者的問題等等,起碼也應該叫“四農”融合,即農機、農藝、農田和農人這四個方面的有機融合。機器是前提,但是單單有前提不行,還要有其他條件。我受邀參加過中國農科院組織的一個論壇,會上許多農業專家對機械化問題也談了類似的觀點,不同行業的人有共同的語言,感覺挺好。

              記者:您從整體協調的角度提出“四農”融合的觀點,不僅有創意,還有知音。我覺得這些年大面積推廣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就是您所提出的“四農”融合一個很成功的例子,特別是黑土地的保護性耕作,就是機器、栽培技術、土壤和使用者的有機融合??磥砀戕r業機械化僅僅靠機器遠遠不夠。那么您認為歸根結底靠什么?

              劉憲:這個問題很重要。分析我國農機化的發展歷程我們有這樣的結論--需求推動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原動力,其他都不是。而農機使用者是需求的載體,這也是我們持續關注農機使用者這個群體的根本原因,那些認為有了機器就能自然而然地實現農業機械化,把資源都集中于機器研發,或者在研發中不尊重實踐,新產品開發出來直接推向市場,忽視使用者的感受和意見,以為機器可以主導一切的做法不可取。

              記者:機器主導的理念在農機智能裝備研發方面似乎也有一些,您怎么看?

              劉憲:近些年智能農機化熱度升溫。追求實現農機運用無人化,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講無可厚非。如果用于化解“誰來種地”的困境,值得商榷。在目前國情下,無人智能裝備(機器人)應該用于替代簡單重復操作,高強度勞動,適合高溫、嚴寒和危險場合。不應一概追求無人化。人是機械化生產中最活躍最寶貴的要素。在一些技術要求高,需要隨機處置應對的環節,如果用高智商高素質的人來解決,性價比很高。更可貴的是人不僅使用機器,還可以為改進和創造機器提供思路。減少或替代人介入的思路不現實。

              我認為農機運用是系統工程,涉及因素多,包含隨機變量大,目前的AI難以勝任。今后若干年應該堅持以人為本,以用為先,讓人更深層次更多的介入。這些人必須是職業選手,掌握綜合的知識和專門技術。近幾年有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加入農機化領域,令人欣慰,我們協會正在通過成立分支機構把他們組織起來,提升農機使用者隊伍的素質。

              記者:聽說您從上述觀點出發,在中國農業大學農機化學科建立70周年校友論壇上,談了對學科建設的建議,方便披露嗎?

              劉憲:那是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可以說說供參考。農業機械化是應用學科,相關的研究教育應該密切的與生產一線的問題相結合,花更多的時間聽取使用者的聲音,關注生產中急需解決的課題。例如機收減損技術,新型節能環保發動機使用和維修技術,多功能復雜裝備的安全操作,間作套種機具的開發應用等等。類似的問題我們的學界主動介入并不多,學生們不了解也不關注這些問題,研究生的論文涉及更少。

              但是,隨著各類機具大量增加,農機運用方面的問題從小變大,積少成多,例如全國耕地農機總量的配置、合理的配套比,適應機械化作業的作物品種選育等等。我國各地農機畝均動力和單位農產品消耗的燃油都很高,合理嗎?怎么才能降低?這樣的課題難道沒有研究價值?如果我們的學科能夠造就更多的專門研究農機運用的博士碩士,回答中國農產品生產保持某一個水平,需要多少裝備,總動力和用油等等問題,那該多好!當然不僅僅是種植業,還包括養殖業、設施農業等等。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的研究成果,都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再進一步說,活勞動方面的研究空白更多,我們協會也在不斷呼吁關注和研究農機手群體的問題。

              記者:謝謝您坦率告訴我您的看法,我覺得這些問題應該多討論討論。您確實多次提到了關注農機使用者這個群體,認為他們目前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譬如群體不穩定實際作業人數的縮減、平均年齡偏大、流動性強的特點,職業培訓也比較困難等等,協會為此開展了很多調研,想必您有了更深的體會?

              劉憲:是的。2022年在農業農村部農機化主管部門指導和支持下,我們下決心設立了專門的職能部門和分支機構,圍繞識別農機手群體課題開展研究,組織力量深入農家,調研收集第一手資料,對誰在種地問題獲得了許多新認識。

              一般印象是農民在種地,實際上中國有大約8億多的農民并不是都在田里,農民承包的土地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流轉到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手的哪里,由他們來完成作業,粗略估計0.8億人都不到。當然也有通過個人、企業和農民簽訂服務合同,而更多的情況是農民把土地都流轉給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種地的所有事情。我們所到的村子,農民家里農具基本淘汰看不見了。

              記者:這是個新問題!農機手在種地是一個不多見的判斷。

              劉憲:是的。這個判斷非常重要!

              2022年我們不辭勞苦在若干個村調研,就是試圖獲取第一手資料印證這個判斷。農機手種地的情況在不同地區究竟占多大的比例還需要繼續研究。另外,丘陵山區水田等不同區域的情況,也沒有全面了解,還要加緊做這方面的工作,力求對農機手群體有準確的識別。

              記者:協會在識別農機手群體方面投入很大,想達到什么目的?

              劉憲:最直接的目的,是了解訴求,有的放矢地為農機手服務,這是中國農機化協會的天職。2022年“三夏”根據農機手的反映,協會幫助跨區作業機手疏通防疫通道,免費提供防疫用品,配合農業部農機化管理部門收集一線的信息,組織機手和作業地、生產企業對接,邀請企業直接對機手培訓,受到了各方歡迎?!叭铩逼陂g針對作業中農機轉運超限車輛收費問題召開了專題的會議,了解情況,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數據支持。建立了與機手直接對話的微信平臺。我們將繼續探索通過更多方式,更大范圍聯系農機手群體。

              從長遠看,對農機手的群體進行全面的識別,定量描述他們在農業生產中的分量,具有戰略意義。了解他們的文化程度、年齡、性別以及現在工作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可以針對性的提出政策建議?,F在農業方面的支持政策,量大面廣,我們如果能夠掌握大量充分的第一手材料,就能為有關政策完善,創設更加精準的政策提供充分的依據,更好的實現支持種田人的政策目標。

              總之,農機手群體識別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參與。

              記者:時間過的真快,今天我們談了很多關于農業機械化研發、應用、推廣之間的關系,關于推動“四農”融合、農機化學科建設、農機手群體研究等,內容豐富獨特新穎。

              辭舊迎新之際,討論這些話題不管正確與否都很有意義!

              劉憲:我也有同感。今天說的內容許多是探討性的,觀點不見得正確。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關于農業機械的運用問題,我感覺并不是所有的人不清楚或者不愿意做。我的母校幾十年前就有農機運用的課程,國家農業機械化行政主管部門和事業機構也一直在抓這方面的工作,各地也有許多好的措施,說明農機運用方面的工作是有必要的。再經過若干年發展,規模足夠大了,農機運用問題肯定會受到更普遍的關注?,F在的農墾和大農場的作業中,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就比分散的農戶好。

              2022年協會專門研究了過去10年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情況,在網站上發布了專題報告,對過去的10年進行了全面的回顧。我們認為成績是主要的,問題是次要的,也是客觀存在的,農機運用方面的問題也是一樣。

              迎接新的一年,我對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我們將在為農機手服務方面更加努力的工作,努力提升農機使用水平,提升農機手的職業化程度。

              劉憲:謝謝你的專訪。

              發布時間:2023-01-29 提交人: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 責任編輯:總站信息處 劉玉
              相關新聞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本站聲明
              |
              舊版網站
              「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 」 主辦 「 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信息中心 」 承辦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015號
              京ICP備050394191號

              業務分類

              綜合管理

              試驗鑒定

              技術推廣

              安全監理

              農機維修

              農機作業

              教育培訓

              企業動態

              国产午夜毛片,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中文字幕有码自拍欧美,日韩版中文字幕性交高清,中文字幕有码自拍欧美,女医生特殊的服务bd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